只有清清楚楚“亮家底”,明明白白“晒账本”,群众才能更好地参与监督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,持续紧盯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事项、低保评议、“三资”管理、惠农惠民资金落实等事宜,完善“村级贴身监督+乡镇全面监督+县级重点监督”三级监督体系,以实地走访、调取数据信息、查阅资料、座谈交流等方式,通过日常监督、常规巡察、机动巡察,对村党务、村务、财务公开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严查不作为、不担当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,规范“小微”权力运行,严防“微腐败”。
为使村(社区)“两委”“小微权力”在阳光下运行,围场纪委监委充分调动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,通过参加村(社区)“两委”会、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,查阅相关档案资料、会议记录、财务账目,对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成员是否廉洁履职、民主决策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跟进监督,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,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向上级党组织报告,切实保障群众利益。
村级“小微权力”直接关系农村群众切身利益。为使村干部“小微权力”透明化,该县纪委监委以加强村干部警示教育为抓手,组织全体村干部、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村民小组长观看《群众利益无小事》等警示教育片、参加廉政教育党课。全力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化,激活基层监督“末梢”,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将监督“放大镜”聚焦在群众关注高、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上,采取深入基层“一线查”、确定专题“专项查”、紧盯关键“重点查”等多种监督形式,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,让“小微权力”运行无盲区。